本文共计798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6分2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11月18日 17点26分36秒。
500字的历史典故
什么叫历史典故?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历史典故,必须是现代以前的,无论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还是古代人讲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著名的词句,都可以算“典故”。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列举春秋时期四个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三令五申。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背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 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过程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烽火戏诸侯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 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 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此时,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援。犬戎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纵火退却。
后续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近义词:引咎自责反义词:兴师问罪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负:背,背着。(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有刺。荆条长而柔韧,可以编制筐、篮、篱笆等。) 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让对方原谅。(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后来,“三……五……”成为了一种语言结构,比如人们常说“三年五载”、“三番五次”等等。
中日友好交往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包括古代史的鉴真东渡和徐福东渡还有近代的中日建交
能把这类事情介绍的全一点吗?
希望中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福冈:从历史走向明天
从地图上打量福冈,只是一个远离东京、在日本西南端的滨海城市。及至走近,一股神秘与 亲切交织的气息迎面扑来。
到福冈的第一天,日本的朋友就带我们去福冈市博物馆参观。 福冈,古称“博多大津”,自古就是日本面向亚洲大陆开放的重要窗口。大量翔实的馆藏文 物,生动地述说着昔日福冈作为日本国际交流据点的悠远历史;而与中国大陆的交往史,成 为其中最为珍贵耀眼的一页:日本最早的稻谷种植技术,就是大约公元前4世纪从中国最先 传入福冈的;一颗公元57年中国汉光武帝赐予福冈倭国国王的金印,1989年在附近的贺志岛 上一出土便被视为国宝;一艘精美的遣唐使船模型高悬风帆,记录着6世纪末至9世纪末日本 1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留学僧,引进先进制度和技术的难忘历史;一件件平安时代末期 至镰仓时代遗留的陶瓷器皿,则钩沉出中国宋元时代商人大量侨居博多、博多由此成为中国 进口商品集散地的辉煌往昔……
佐贺县之行,又一次让我们体味到中日友谊的芳菲。
11月23日,细雨纷飞。一大早我们就从福冈驱车赶往毗邻的佐贺县,去参观著名的吉野里遗 址公园。正是星期天,又逢日本的“勤劳感谢日”,然而吉野里的工作人员却已等候多时。 这是一处占地54公顷的国家一级保护遗迹,囊括了从2万年前到16世纪日本不同时期的历史 遗存,1988年出土以来,已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1250万人次。主人郑重推荐的重要考 古发现,是弥生时代的环壕部落遗址,其时正是我国的秦代到三国时期。在这些日本最早的 社会结构中,处处可见来自中国的烙印。漫步吉野里,环壕式结构的部落、低矮的半地窖居 所,还有独特的陶罐棺葬,都酷似中国的西安半坡遗址。3000多个陶土罐棺中有400个尚遗 白骨,而据考古发现,其中不少正属于三国时期渡海而来、定居于此的中国人。更让日本朋 友津津乐道的是,日本历史上神秘的卑弥乎女王,极有可能就生活在吉野里一带。弥生时代 的日本还没有出现文字,被当地人引为重要历史佐证的历史记载,是出自中国《三国志》中 的《魏志·倭人传》!
750多年前由中国传来的博多织锦,已被定为日本的国家级传统工艺品,至今仍是福冈人馈 赠客人的最好礼物;深受中国明清时代流入的青花瓷艺的影响,佐贺县的有田烧成为日本陶 瓷工艺的源头,有田町与中国瓷都景德镇也在几年前结为友好城市,技术交流不断加强……
流连西日本的短短几天,一段段生生不息、弥久常新的中日友好交往佳话让我们陶醉、沉思 。当我们走进西日本新闻社,造访这家九州地区最大的报业集团时,又引发了诸多感慨。
西日本新闻社座落在福冈市最繁华的天神地区。西日本新闻社作为九州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 ,其历史可追溯到120多年前。现在每日32个版的日报发行量达41万份,读者为250万人,此 外还出版晚报和体育报等。由于九州、福冈和中国的特殊交往历史,西日本新闻社格外关注 来自中国的消息,多年来倾力于中日友谊的传播。对我们的来访也十分热情,清水社长、玉 川编辑局局长出席了为我们专设的座谈会,清水和幸秘书部长更是全程陪同参观。更让中国 同行感兴趣的是西日本新闻社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积极进取的姿态。为了提高办报速度 ,西日本新闻在全国各大报纸中率先采用了NWS和DWS联动的新技术,使编辑组版实现了一体 化,大大增强了竞争力。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现任编辑局 经济部长安川当时正任西日本新闻社驻北京记者,20日凌晨接到新华社播发的消息后,他迅 速传回本部,此时日本时间已是3时46分,过了截稿时间。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编辑制作技术 ,西日本新闻社很快就在做好的版面中插入了整整3个版的相关报道,4时10分付印,成为日 本最先准确报道这一消息的报纸,由此获得了当年的日本新闻协会奖。
为地区发展作贡献是西日本新闻一贯的使命。早在100多年前,西日本新闻社就提出了建立 九州国立博物馆的倡议,想让这段珍贵的记忆从过去延续到明天,长久保存、永远鲜活。百 年推动,不改初衷。
即将告别福冈时,我们高兴地得知,日本政府终于作出了2001年动工建设九州国立博物馆的 决定,筹委会已正式成立……世纪之交偿夙愿,所有领略过西日本风采的中国人都由衷为此 祝福。
武王伐纣,西周代殷商的历史典故












武王伐纣,西周代殷商的历史典故
商朝自成汤建立,经28代传位于商纣王。说起商纣王,相信即使没上过学的人也听说过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和红颜祸水的“苏妲已”一起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叫:“助纣为虐”。“商纣王”的“纣”可不是这位暴君真实的名字,而是后来周朝人对他的称呼,也就是“谥号”,“纣”的本意是残暴无道的意思。商纣王史称帝辛,姓子,名受,也不知道是不是周朝人对他太恨之入骨了,叫着叫着就把殷纣王、商纣王这两个名号给叫响了,一直到今天。“武王伐纣”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便有人问“是什么原因让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两代人接力,一定要灭掉商纣?”“武王伐纣,西周代殷商”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历史上的一桩迷案?这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迷案,而是有历史脉络的恩怨所致。这就要从商纣王和周武王的爷爷辈说起!西周的前身还不叫西岐,而是叫“先周部落”,把这个部落的发扬光大的创始人叫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太爷爷,史称“周太王”。公亶父当年做了三个重大决定,不光把先周部落搞得红红火火,还为后来建立周朝打好了完备的基础建设。第一个决定是让先周部落和实力雄厚的姜氏部落联姻,为自己部落找到了强有力的外援,其他诸侯国谁敢轻易惹先周部落呢?和平的大环境才能有利于自己部落的发展。虽然解决了其他部落对自己部落的虎视眈眈,但戎狄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野蛮人”,依然是先周部落的心腹大患,怎么办呢?于是,公亶父很快就有了第二个决定。就是把先周部落从豳迁到西岐,人挪活的道理实践上也真的很成功,戎狄的侵扰大大降低,发展的外部环境彻底改善。迁到了新地盘,就要有新气象。于是,公亶父很快出台了第三个决定,要求部落人必须改变游牧的习俗,建筑城邑和房屋,还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把游荡的部落成员变成了固定居民,加强了群众的聚合力,也为军队储备做好了人力准备。就是这三招,让先周这支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不得不说,在灭商建周这一历史大转折中,绝对不能少了公亶父的一枚功勋章!公亶父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爷爷——季历继承了部落的王位。季历也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部落领头人,他号召部落族人大面积的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了对抗周边的戎狄,加强部落的自卫能力,夜以继日地训练军队。最主要的是,他继承父亲公亶父的遗志,继续与东边的商王朝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又和商朝的贵族任氏通婚,在对抗戎狄的过程中得到了商王文丁的大力支持。商王文丁,就是商纣王的爷爷。商周时期,戎狄部落一直是商朝的一大隐患,作为天下共主的商王,历历代代都采取了“以狄制狄”的策略。季历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比较争气,连续作战多年,将西落鬼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一一打败征服。因此,商王文丁,便将季历封为西伯,让他做了西方诸侯霸主,这就是西伯侯称呼的根源。但是,季历的个人治理能力和西岐的发展速度都太猛了,远远超出了商王文丁的想象和控制,因为忌惮周的势力,于是文丁就以封赏为名,把季历骗到了商都,不久就给他随便安了个罪名将其杀害了。季历一死,商周两家的梁子就算彻底结下了。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等到商纣王的父亲帝乙掌管商朝大位的时候,为了缓和商周两方日益加深的矛盾,便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季历的儿子——姬昌,还让姬昌继承了封位,史称西伯姬昌。西伯姬昌成为了商纣王的姑夫,武王姬发和商纣王是姑表兄弟,亲情不可谓不亲。不得不说,帝乙这一手帝王术玩得真够艺术大师的,商周两家的矛盾终于出现了缓和的势头,姬昌也暂时放下了替父报仇的念头。让帝乙没想到的是,季历虽然被杀了,联姻也干了,但西岐的壮大之势已不可挡。姬昌在爷爷和父亲打下的基础上,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农业,训练军队以外,又大范围招揽天下贤才。最有名的当然是文王在渭水之滨,“巧遇”一个钓鱼的老头,经过一番攀谈之后就将其带回丰京,拜为军事主官,就是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帝乙死后,帝辛继位,帝辛就是商纣王。西伯侯姬昌采取的以德治国策略,很快地吸引了一众贤臣良将前来投靠,同时众诸侯也纷纷来投,也引来了商纣王帝辛的注意和忌惮,意识到西岐已经发展到能够威胁自己统治的地步。
绝对不能让部落成为商朝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商纣王是怎么做的呢?于是,他效仿起爷爷文丁骗季历来商都的办法,也把姑父姬昌骗到了朝歌囚禁起来。这一年,姬昌82岁。
姬昌被囚禁的地方在哪里呢?离朝歌不算太远的羑里(yǒulǐ),羑里是一个高台,台子高5米、长106米、宽108米,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国家监狱。
不得不说商纣王真的很残暴,和他爷爷囚禁姬昌的父亲季历比起来,商纣王做得更过分,他又把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杀死,还用他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姬昌明知道是用自己的儿子肉做的,但却强忍着内心的悲愤,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把肉奠吃了。
对姬昌来说,爷爷被杀的旧恨还未消,儿子被杀的新仇又来了,商周的梁子结得除了分出个你死我亡之外,再无他解!
而纣王呢?他听说姬昌吃了人肉的消息哈哈大笑,于是就放松了对姑父姬昌的警惕。
为了解救姬昌,家人及大臣散宜生向商纣王进献大批美女和珍奇珠宝,商纣王于是借坡下驴,不但把姬昌放了,还赐给他弓矢斧钺,授予他专征大权,让姬昌稳定西方诸侯统治。这一年,姬昌已经是89岁的老人了!
年迈的姬昌返回西岐后,一边假装臣服于商纣王,故意表现出纵情声色、沉迷享乐的样子,令纣王对他放松了警惕。其实,一直不忘商纣王让自己吃儿子肉的奇耻大辱,姬昌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亲自率兵灭了商朝,杀了没有人性的纣王。
可惜的是英雄迟暮,再加上日夜为国事操劳,在回到西岐的第二年不幸病倒,临死前他对姬发说:“儿啊,一定要完成我的遗愿,推翻商纣,杀了他,为你死去的哥哥报仇,为天下百姓除忧。一定要勤于国事 ,不可荒废朝政,有事多和太公商议,不可独断专行。”
对姬发来说,商周的仇恨可不仅仅是父亲告诉他要为哥哥报仇那么简单。太爷爷被商王囚禁而死,父亲被囚禁食子肉的奇耻大辱,哥哥被商纣王斩杀,现在父亲又被气死,不灭殷商、不诛纣王,天理何在?
再说回姬昌,交代完儿子姬发后,又对姜子牙说:“太公你为我西伯侯日夜操劳,辛苦你了。我别无所求,只求你把姬发抚养成人,将来让他有一番作为,完成我的遗志,灭了商朝。”
姜子牙握着周文王的手,两眼含泪,默默点头,对文王说:“西伯侯您放心吧!我一定尽忠尽职,帮助少主共同治理天下,您安心休养吧。”
就这样,西伯侯带着没能亲手灭商并诛杀纣王的终生遗憾,匆匆地闭上了他那疲劳的双眼。
大臣和儿子泪流不止,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悲痛万分。西伯侯姬昌死后,次子姬发继位,就是周武王。登基第二年,在姜子牙的辅佐下,率领精锐之师灭了商,逼得商纣王鹿台自焚,替父亲姬昌完成了心愿: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相关阅读:
2、宏图烟标-神秘失踪!一支笔香烟之谜 「宏图烟标的艺术与文化内涵」
4、党建专题片解说词-纪录片解说词的魅力经典之作鉴赏专业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一网打尽!
5、基层党支部委员分工-党支部核心力量五个支委的分工与职责解析揭秘党支部设置原则、程序与要求
6、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生活之美独具慧眼发现美好瞬间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作文1篇
7、白鹭课堂笔记-白鹭课堂笔记揭秘学霸的成功秘诀白鹭之美生态保护从我做起
8、强国有我作文-新时代少年的强国梦熠熠生辉的未来力量强国有我在征文优秀范文
10、创新文字朗读精灵-为了看考试内容,想找一款能听的读书软件自动朗读神器能说会道XP中英文双语朗读效率翻倍!
11、南雄汽车站-南雄市油山镇有公交车跑南雄汽车站吗从哪些长途汽车站可以到南雄汽车站
12、李春天的春天演员表-李春天的春天演员表(人物角色一览)李春天的春天演员表
13、二月二有什么禁忌-二月二神秘禁忌揭开神秘面纱了解传统习俗二月二的风俗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