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556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8分23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11月18日 22点03分35秒。
有关纪晓岚的历史故事
关于纪晓岚的小故事
一、烟袋惹的祸
纪昀喜欢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yan袋,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还有一次,编书编到最后,纪昀给皇上写“书表”总结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总管事妒忌纪昀的才能,又另找了两个人编写“书表”,意图排挤纪昀。后来因为他们编写的实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纪昀的拿来,署上他们的名字,呈给皇帝。乾隆还没看完,就问:“这是姓纪的写的吧?”原来乾隆早就了解纪昀的文风笔韵了。
二、纪晓岚“走后门”
有一天,担任直隶省的主考官突然登临纪府。一阵寒暄过后,主考官便试探着向纪晓岚问道:“不知府上今年有没有应试的士子?”那主考官一边说着,一边用神秘的眼神直勾勾地瞅着纪晓岚。其实用不着主考官的暗示,纪晓岚也早就明自主考官的用心了。只见纪晓岚这时面露羞色,非常遗憾地慨叹:“有倒是有,就是不争气,连写‘也’字都不会挑勾!”主考官听了会意地点了点头,又闲谈了一阵就告辞了。
主考官刚走,纪晓岚立刻修书一封,告诉家里的人,凡今年赶考的,写“也”字一律不要挑勾。大比揭晓后,纪家子弟,果然有不少高中的。好一个“也”字不挑勾!
三、纪晓岚智解“老头子”释危难
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经常为此书的编写抗严寒、冒酷暑。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纪晓岚在文津阁编书时,因天气太热,只得脱去上衣,赤膊袒胸上阵。这时乾隆皇帝突然驾到,纪晓岚因脱得太光,想穿衣已来不及了,便急中生智,钻到书桌底下藏起来。不料他的举动早被乾隆帝发现,乾隆平时也爱开开玩笑,见此情景,就故意捉弄纪晓岚。他向众臣摆摆手,示意别说话,自己悠然自得地坐在书桌边看起书来。这可苦了桌下的纪晓岚,时间一久,已是汗如雨下,呼吸困难。
纪晓岚听到馆内寂静无声,便从桌下探出头来向众人问道:“喂,刚来的那个老头子走了没有?”话刚出口,转眼往上一瞅,天啦!只见乾隆帝端坐在桌旁,吓得他赶忙又把身子抽了回去。乾隆闻听此言,把书掷于案上,面露愠色地说:“纪爱卿,休得无礼,快出来讲话。”“臣衣冠不整,不敢见驾。”纪晓岚在桌下回答。“别的朕可赦你无罪,单单要你说明为何称朕为‘老头子’?有因则生,无因则死。”众人一听这话,都为纪晓岚捏着一把汗。
纪晓岚急忙从座下爬出来,接过递来的外衣穿上,然后跪地奏道:“万岁,‘老头子’三字实属臣对您的尊称,并无丝毫无礼之处。万岁您想,世人都称圣上为‘万岁’,这岂不是‘老’吗?圣上为万人之首”,这岂不是‘头’吗?圣上是天子,这不就是‘子’吗?这三字除了圣上,别人无一能亨用啊!”众大臣听了这番解释,都长嘘了一口气,无不暗暗赞叹,乾隆听罢这通解释,怒容顿消,捻须含笑,高声说道,“纪爱卿,真乃淳于髡转世,朕赦你无罪。”
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铁齿铜牙纪晓岚》皇上被迫要流放三百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皇上思索既是三百里流放,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但是也不能带一群侍卫,皇上于是便决定和两个伴驾的臣子纪晓岚、和珅一同前往,转念一想毕竟是流放,便在一起商量着都起一个绰号:皇上能改名叫金三爷、这次流放是纪晓岚的主意,就交纪老大,和珅此次就是陪着皇上的,就起一个下人的名字就叫和二。

名字起罢,纪晓岚出行前和皇上商量清楚,此次几个人不问尊卑,人人平等,就没有了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一行人便就此上路,途中皇上问二人向哪个方向去,和珅说东,纪晓岚说西,二人各怀鬼胎,于是纪晓岚提议用抓阄来决定,和珅也觉着公平,但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纪晓岚早就做过手脚,众人自然直奔曲阳。

一路上“金三爷”毕竟是皇上出身,没走一会儿便练练叫苦,那是又饥又渴。心中暗骂纪晓岚没事找事,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一番,可“纪老大”却颇会苦中求乐,三人在一凉亭之中纪晓岚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缓解了皇上的饥渴,最可怜的就当属“和二”了,不要忠心耿耿地伺候着皇上,尽量不能让皇上受苦,还得时不时领受纪晓岚的挖苦。一路同行,终于在这夜半三更找到住处,便投宿一家东升客栈。他们前脚刚到,后脚听纪晓岚命令的小月与洪霞便也相继出现 。

此刻,早就有耳闻的直隶总督尚荣委派手下一一打点,分别派下人在个个地方安排人手,就等着的到来,此刻,当“金三爷”等三人一来,就被店家及尚荣的差役发现,虽然嘴上说着三百里流放,可却也不敢怠慢,这也是和珅在暗中打点的结果,和珅为了报仇,再给纪晓岚的饭中做了手脚,不料阴差阳错的被自己所食用。
纪晓岚记录奇闻轶事:雪莲见人会躲 壁虎一丈高
传奇人物纪昀(字,晓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那就是在1768年到1770年期间曾在新疆任职,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纪晓岚见闻了很多奇闻趣事,这让他大开眼界,也丰富了他的想象,拓宽了他笔下的世界。1771年初,纪晓岚被召回北京,然而,他的心神还时常停留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他把这期间所见闻的奇异故事都记在了《阅微草堂笔记》里,这部笔记小说从此有了浓烈的西部色彩。
纪晓岚记录的这些神奇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一时无法考据,有些看上去似乎跟科学相悖,但是作为一手资料,倒是对于研究纪晓岚的生平,以及清代中期的西部地区风俗,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且来看看。
奇闻一:
一丈高的壁虎
能像人一样立着行走?
纪晓岚在1768年的时候,因为涉嫌给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报信的事,被乾隆远派到新疆,一去就是两年多。纪晓岚在乌鲁木齐待过一段时间,其主要工作是替将军处理书信文件,同时也替一些人写家书,一来二去和基层的人混得很熟,他喜欢和当地的百姓和官兵聊天,了解风俗,也顺便听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估计也没做科学考证,就一一记录下来了。
据《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七卷,库尔喀喇乌苏的李印对纪晓岚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李印曾随着都司刘德在大山中行走,看见悬崖边一棵老松树上插着一支箭,觉得很奇怪,一时也搞不清原因,怎么把箭射在松树上了?“见悬崖老松贯一矢,莫测其由”。晚上住在邮舍的时候,李印这才想起来,说不久前他晚上经过此地,远远地看见一骑人马飞奔过来,李印以为有什么情况,马上埋伏在深深的草丛里,等到人马靠近的时候,他发现是一个似人非人的物体骑在马上,而马则是野马,“伏深草伺之,渐近,则一物似人非人,据马上,马乃野马也。”李印立即射了一箭,李印当时判断确实是射中了。而且,中箭的时候还发出钟一般的声音,被射中之物化成一股黑烟,野马也跑掉了。如今看到箭在树上,于是又判断,被射中的就是一棵树妖,“今此矢在树,知为木妖也。”而且还推断,树妖怕被人发现而遭到铲除,于是吃了一箭也不吱声,算是吃了哑巴亏,纪晓岚也赞叹树妖“机警”。
个人觉得,纪晓岚记录的这个故事肯定有误。主要是李印的描述有误,甚至是故意有误。李印在若干天前的晚上射击一人一马,他说自己射中目标,其实未必,当时光线昏暗,无法判断是否射中,很有可能就射在悬崖边的松树上,而黑暗中的一人一马也被弓箭惊扰,跑得更快了。李印不好意思说自己箭法不好,于是就编故事,说那天晚上射中的是木妖,真是鬼话连篇,还说什么“嗡然有钟声,化黑烟去”。又或者他根本就是将黑暗中被风吹动的松树看成了活物,也说不定。恰好纪老师又是个猎奇的,于是顺水推舟将其写成神话,成饭后谈资。那棵松树倒是冤大了,好好地待在野外,被纪大学士写成树妖了。这事和李广夜射石头有类似之处。
再看《阅微草堂笔记》第三卷,一位提督大人对纪晓岚说,有一回,他夜行戈壁,远远地看见一个东西,“似人非人,其高几一丈”,提督纵马追赶那物,弯弓射箭,射中其胸膛,那物中箭,倒地,但又站起来,“踣而复起。”提督又射一箭,那物才彻底倒下。近前一看,“就视,乃一大蝎虎也。”居然是一只大蜥蜴,而且还能像人一样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故事倒还比较可信,大型蜥蜴有人那么高,而且力量巨大,不是没有可能,至于能不能像人一样直立,则不得而知。
还有一些罕见的物种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卷记载,一个叫方桂的居民说,他有一次在山中牧马,马忽然跑掉,方桂追马追到一处幽僻的山谷,发现一种奇怪的物种,“似人似兽”,浑身长满鳞甲好似松树上的皮,头发又好像羽毛,两只眼珠像鸡蛋一样突出,正在那里摁着他的马在撕咬,方桂爬到树上,朝天放了一火铳,怪物逃入了深林,但马也被吃得差不多了。纪晓岚对此事没有做主观分析,承认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动物,因为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了。估计是一种猛兽,一时没分清楚,根据描述倒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
奇闻二:
雪莲见到人会躲起来
《阅微草堂笔记》第三卷记载,昌吉城有一次送来报告,说是某天中午的时候,空中忽然掉下来一个人,一问,是特纳格尔地区的遣犯徐吉;就在当天,特纳格尔那边也送来报告,说是该地的犯人徐吉逃跑。从关押地到昌吉,二百多里,也就是说徐吉被风刮了二百多里,然后软着陆,没什么损伤。看样子,徐吉应该不是故意逃跑,而是被风挟裹了。纪晓岚这一回调查工作做得比较仔细,他还问了徐吉随风漂移时的状况,徐吉说他被风卷在空中的时候,“如醉如梦”,整个身体如同车轮一般在空中转,眼睛不能睁开,耳边好像擂鼓一般响,“耳如万鼓之鸣”,因为气流很大,呼吸也很困难,要挣扎很久才能呼吸一次。
此类事件在当地其实也经常发生,纪晓岚在乌鲁木齐的时候,接到一份报告,说是一位名叫雷庭的军校被大风连人带马刮过岭北,一直没有踪迹,“于某日人马皆风吹过岭北。”
至于风来自哪里,纪晓岚也做了调查,说是来自吐鲁番南边山脉的一个口子,大约有井口那么大。每次起风的时候,就能在几十里外听到波涛的声音,没多久风就到了。风口的直径大概三四里路,如果能躲在风力肆虐的范围之外,倒是无事,如果躲避不及,商队还好,用巨大的绳索将车队连锁起来,即使如此,一辆辆大车还是被风刮得“鼓动颠簸”,其状况“如大江浪涌之船”。如果是个人,那就只能随风凌乱了,“则人马辎重皆轻若片叶”,在风中就像叶子一样无助。纪老师对风来自风口的原因颇为怀疑,不过他也没给出合理的解释,他认为是气之所聚。不过就算在现代,被龙卷风卷上半空的车牛马人也是有的。
纪晓岚提到了雪山上神奇的雪莲,也是在《阅微草堂笔记》第三卷,说雪莲花“生崇山积雪中”。一般都是一雄一雌相伴而生,如果发现其中一株,就会在一两丈之外的地方发现另外一株。不过,在纪晓岚的笔下,雪莲颇有灵性,如果看见,悄悄地前往,就会顺利采到雪莲,如果明明白白说出来,雪莲花一听到,就会躲起来让你找不到,“则缩入雪中,杳无痕迹”。有没有这么神奇?没有考证,但平添了雪莲的神奇色彩。
奇闻三:
一个数千里追随恋人的传奇
《阅微草堂笔记》第五卷则记录了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纪晓岚在乌鲁木齐的时候,听到这么一件事情,在伊犁有一女子,是从外地来的,平常安安静静地生活和劳作,倒没什么状况。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男子,和其在一起,引发了邻居的诧异,女的后来交待了缘由:原来二人青梅竹马,“自供与是人幼相爱”,女子来了西部,相隔几千里,以为二人再也不会相见了,但没想到男子居然找来,只是碍于现实,还是不能在一起,纪晓岚听说后,挺动容的,于是写诗纪念此事,写得挺情深的。
如果当时有艺术创作者将此事用戏曲的方式记录并表达出来,估计又会是一曲传奇,传扬天下。当然还好,幸亏有纪大才子记载下来,才没有完全埋没草莱。
《铁齿铜牙纪晓岚》“监粮”一案查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纪晓岚在朝堂之上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历数在“监粮”案之中以下犯上,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更是陈述出了这些人的无耻恶行,皇上听后万分震惊,不由得怒火中烧,但是身为皇帝,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帝王权术,因为鉴于牵扯人员太多,法不责众,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处死,上百名官员的任职调用,只怕会又出现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员,思来想去,皇上决定只将主犯王亶望就地正法,用来震慑这些作奸犯科的官吏。

随着对这些官员的用刑结束,贪官污吏被绳之以法,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百姓欢呼雀跃,可是纪晓岚总觉得此事还是太过于顺利,不敢放松警惕,生怕误漏什么重要线索,某日,在负责登记王亶望被抄没家产的文书王斩柱,向纪晓岚暗中透露,王家赃物中不少贵重珍品已被私吞,纪晓岚听后大为震惊,决定派出莫愁小月来一探究竟。

莫愁和小月收到纪晓岚的指示之后,觉得和珅很有疑点,便硬要他陪同逛街,当三人来到一古玩店的时候,误打误撞的竟有意外收获,在这里竟然看到一枚苏卿怜曾戴的头饰和名画《清明上河图》。和珅这时候大吃一惊,明知这都是被官府没收的赃物,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事情虽然不是自己做的,可是向来抓住把柄就不轻易松口的和珅连忙命人告密,让大内侍卫领兵查封了古玩店和当铺,和又借机敲诈“监粮”案主审江南道御史陈辉祖,他一定是从中捞到了什么好处。

纪晓岚从莫愁、小月的闲聊中,得知了赃物出处,陷入对这个“案中案”的沉思当中。而陈辉祖早就准备了一厚一薄两本帐册,来对付这些当差之人,并决定将其都推到正在逃亡的王斩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