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91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34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11月19日 11点54分06秒。
孔融让梨故事原文及真相?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孔融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在他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兄弟们一起吃梨,盘子里有很多梨,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拿一个最小的呢?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就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于是,孔融自然被说成是神通,甚至在三字经里面也有“融四岁,能让梨”的句子,这一流传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那么长大以后,他和哥哥又有什么故事呢?听说孔融长大后做了很大的官,非常了不起,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看过三国的人应该知道,但他最后却以不忠不义的罪名被曹操所杀。
至于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还得从史书中继续寻找答案,今天来说一说他让梨的那个哥哥:在孔融九岁的时候,有一个被通缉的士大夫叫张俭,这个人为了逃避官兵的追杀逃到了孔家,刚好来给他开门的是孔融,这件事被官府查到后,追究刑事责任,因为私藏逃犯是大罪。
当时,官府的人说孔融才9岁,不具备犯罪的能力和责任,于是就说,你们家不是有个叫孔褒的吗,这个哥哥小时候被孔融让过梨,那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于是孔褒被莫名其妙的因为一个梨子而担了罪名,最后被处死。后来还有了“融四岁,让哥梨,褒十六,还条命……”这样的说法。
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年仅四岁的孔融将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只吃小的,这么小的他就如此懂事,确实值得宣扬。在我们的印象中,孔融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是个正面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扩展资料
在青州被围困之际,孔融为了保持住一个名士应有的风范,依旧饮酒作诗。在青州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孔融在亲随的护卫下静悄悄的逃走了。没有带走他的妻子孩子。而孔融的妻子与孩子在城破之时,被袁谭军队所杀。曹操爱才,孔融投到了曹操的门下。孔融智商可以,但情商不行。简直就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自觉曹操都无法与自己媲美。后来他自以为的聪明在别人眼中就是抬杠。孔融还总是设宴款待天下才子,曹操生性多疑,自然怀疑他别有用心。后来孔融被人诬告,曹操便下令杀了他全家。你
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当今世界有关于礼让的事件,除了孔融让梨。谢谢。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镇搭轿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御肆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枝渗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解密历史真相:还记得孔融让梨吗?
孔融4岁让梨,这个故事我们再小学课本都学过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长大之后干什么了,最后又哪些成就? 孔融长大后正是三国时期,动@乱不堪,可谓是社稷不振,宗庙不修。然而孔融长大后也是一副愤@青的样子,流传最广的就是,孔融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当时他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性@欲@罢了;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东西出来了,跟那个瓶子还有啥关系?”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知在当时的魏国曹操统治,可是以孝道为主,选官都是要孝廉出身,而他自称孔子的后代,却大不孝。曹操每次出征,孔融总在后方捣乱,对谁都要喷上几句?曹操忍无可忍,就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三国志》中有记载,有史可寻~孔融让梨的真相毁童年 历史上孔融抛妻弃子是真的吗
确实,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东汉时的青州刺史权利以及管辖范围很大,总揽包括今天山东省泰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河南的一小部分的军政大权。孔融做青州刺史时间不长,大约到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结束。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扩展资料:
虽然孔融抛妻弃子是真的,但他在任期间还是做得不错的。其重视教育,建了很多学校,尊崇人才,对知识分子例如儒学大师郑玄等十分优待,体恤民情,对老百姓很好,在临淄人民心中威望很高。所以他死后没有归葬老家而埋在了临淄。孔融墓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办范家村北半里许,济青公路北侧。墓高约12米,南北长约13米,东西长约18米。墓壁削为陡峭,已失其原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