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8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21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11月19日 12点45分11秒。
孔融让梨背后的恐怖真相是什么?
孔融的哥哥,也就是当时让梨最大的那个。
一天家里来了逃犯,开门的是孔融,但是最后被官府抓走的是孔融的哥哥,为什么了,因为官府认为孔融年级小,肯定不是孔融做的,就这样可怜的孔融哥哥替孔融出了命。这就是小时候孔融让梨,长大后哥哥让命。
还有一件事就是说孔融十分孝道,据说也是当时出了名的。但是后来孔融与袁绍的儿子袁谭大战的时候却丢下自己的母亲妻子自己逃命去了。导致自己的母亲妻子全部都被杀死了。

故事: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家中的父亲让孔融将梨子分给自己的哥哥弟弟们。孔融将最大的梨子分给哥哥,将最甜的梨子给自己的弟弟,自己吃最小的梨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孔融受到了父亲的赞誉,从此世人都知道孔融让梨了。后人也经常喜欢用孔融让梨的典故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年仅四岁的孔融将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只吃小的,这么小的他就如此懂事,确实值得宣扬。在我们的印象中,孔融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是个正面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扩展资料
在青州被围困之际,孔融为了保持住一个名士应有的风范,依旧饮酒作诗。在青州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孔融在亲随的护卫下静悄悄的逃走了。没有带走他的妻子孩子。而孔融的妻子与孩子在城破之时,被袁谭军队所杀。曹操爱才,孔融投到了曹操的门下。孔融智商可以,但情商不行。简直就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自觉曹操都无法与自己媲美。后来他自以为的聪明在别人眼中就是抬杠。孔融还总是设宴款待天下才子,曹操生性多疑,自然怀疑他别有用心。后来孔融被人诬告,曹操便下令杀了他全家。你
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解密历史真相:还记得孔融让梨吗?
孔融4岁让梨,这个故事我们再小学课本都学过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长大之后干什么了,最后又哪些成就? 孔融长大后正是三国时期,动@乱不堪,可谓是社稷不振,宗庙不修。然而孔融长大后也是一副愤@青的样子,流传最广的就是,孔融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当时他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性@欲@罢了;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东西出来了,跟那个瓶子还有啥关系?”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知在当时的魏国曹操统治,可是以孝道为主,选官都是要孝廉出身,而他自称孔子的后代,却大不孝。曹操每次出征,孔融总在后方捣乱,对谁都要喷上几句?曹操忍无可忍,就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三国志》中有记载,有史可寻~孔融让梨经典故事的背后,有哪样不为人知的真相?



孔融让梨是我们经常读到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谦逊礼让。但是似乎这个小小神童孔融长大后的故事我们就不知道了。后面我读了《三国演义》,才发现里面另有一个孔融,两个孔融实为一个人。那么这位神童成人之后究竟怎么样了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为孔子的第十九代孙,孔融让梨的故事被记载在了《世说新语》之中。说实话,《世说新语》一书里面多是一些段子性的记载,因此可信度并不太高,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很难分辨其真假。
但是另一则故事的记载,则给我一个感觉是孔融是个牙尖嘴利、不肯吃亏的人,并没有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么谦逊大度。这则故事是这样说的:
孔融初到京城的时候便获得大名,整个京城都在夸赞这位小小神童。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
从这则故事看,虽然陈韪说话比较刻薄,但是毕竟陈韪身为长辈,孔融身为晚辈,身为一介晚辈的孔融却在长辈面前逞口舌之快。诚哉,孔融之举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是没有错误,但是这样牙尖嘴利、处处逞强的孔融,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那个谦谦君子不太相符。结合孔融后面的悲剧来看,我认为这个牙尖嘴利、不肯吃亏的形象更像是孔融本人,反而那个《世说新语》中的谦谦君子显得有些虚假。

二、成年后的孔融
成年后的孔融,是一副完完全全的我们所理解的儒家的样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迂腐的儒家弟子。
在《三国演义》中,诸侯伐董的时候孔融为北海相。确实,孔融确实做过北海相。在做北海相的时候,孔融是一副完完全全儒家治国的样子。讲求仁义,讲求礼仪,重视教化,北海的人民在孔融的治理下过着比较不错的生活。因为孔融的好,人们都管他叫“孔北海”。也正因为如此,在管亥的黄巾大军围城的时候,太史慈等人才愿意为了孔融而出生入死。
前面是孔融还不错的地方,后面一事就显现出孔融的迂腐不堪来了。当时天底下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是曹操和袁绍,孔融的手下左承祖就劝孔融投奔其中之一,但是孔融却大骂左承祖,甚至还要杀了他。不得不说,左承祖的意见是非常有可取性的,即便是孔融要兴复汉室,那也至少要保全自己才行吧,但是孔融却拒绝了。
之后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这个也让人很费解了,你明明有机会带着老婆孩子逃走,但是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时候却在那里读书,最终导致自己老婆孩子被掳走。实在是让人搞不懂孔融的想法。我认为他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他是一个迂腐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不懂变通的人。

三、孔融之死
说实在话,对于孔融之死我难以去评判。可以说孔融是一个有气节的人,面对着实力强大、裹挟天子的曹操,孔融没有去依附他,而是不断地去打击曹操(虽然这些打击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仅仅是恶心人);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孔融是个不明形势的人,当时天子身边的亲信那么少,基本上是死一个少一个,你孔融不想着帮助天子分忧反而还频频作死,最终作死了自己,这也可以说此人迂腐了,不懂韬光养晦。
例如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最终曹操杀掉孔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孔融口无遮拦,经常说曹操的坏话;一方面是因为孔融文坛领袖的身份,他说出来的话传播度高而且人们都相信他,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得杀掉孔融。
孔融如果忍耐一下,完全可以为汉室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终其一生,却因为其牙尖嘴利,爱多说话一事而付出了代价。

孔融让梨的真相毁童年 历史上孔融抛妻弃子是真的吗
确实,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东汉时的青州刺史权利以及管辖范围很大,总揽包括今天山东省泰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河南的一小部分的军政大权。孔融做青州刺史时间不长,大约到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结束。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扩展资料:
虽然孔融抛妻弃子是真的,但他在任期间还是做得不错的。其重视教育,建了很多学校,尊崇人才,对知识分子例如儒学大师郑玄等十分优待,体恤民情,对老百姓很好,在临淄人民心中威望很高。所以他死后没有归葬老家而埋在了临淄。孔融墓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办范家村北半里许,济青公路北侧。墓高约12米,南北长约13米,东西长约18米。墓壁削为陡峭,已失其原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融